规则制定权争夺成为中美贸易博弈新焦点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30 09:34
近期,我国陆续出台政策升级稀有土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举动体现了中美贸易博弈的深刻转变:双方的竞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出口管制等领域转向更多地聚焦于规则制定权的竞争。中国正在通过精细化的政策设计,在规则层面建立可持续的战略优势。稀土争端是这场规则制定权竞争的最佳窗口。中国最近扩大了对稀土产品和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它没有简单地采取“禁止”,而是引入了“许可为主”的评价体系,并设定了低于0.1%的含量标准。这意味着世界上几乎所有含有中国稀土物质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中国的合规测试。这一设计实现了针对美国“长臂管辖”的反制,d 建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控制的“合规执行机制”。在中美港口费博弈中,基于规则的反制措施也被凸显。依托所谓“301调查结果”,美国将从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运营和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港口服务费。中国也将从同日起对与美国相关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口服务费。计费标准与美国的计费标准完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反制措施不是“临时凑合”的,而是有坚实的法律框架支撑的。 2025年9月底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航运条例》明确,当其他国家采取歧视性措施时,中国有权收取特殊费用、限制港口准入。这无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承认对策的颁布和监管依据。这种基于政策的应对措施比简单提高关税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从更深层次看,中国的反制措施已经超越了对冲一个领域,而是完善贸易防御体系的实践。除了针对港口收费推出精准反制措施外,中国商务部还将联合欧盟、日本、韩国等航运利益相关方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启动合规,质疑美国措施的歧视性。中国船东协会还推动成立“国际航运博览会联盟”,凝聚全球共识。这种系统性的行动不仅可以防止贸易摩擦的普遍加剧,还可以通过明确各方的界限,为全球航运市场建立“反对单边歧视、维护公平竞争”的行为准则。规则。它在建筑序列中的价值优于泛短期利益的游戏。中国能够实现精准反制,是基于坚实的发展基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强大的监管政策能力。德国历史学家克鲁斯曼指出,中国通过多种经济和外交关系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联系,显着增强了战略自主性和面对外部冲击的稳定性。这种政策与外交协调的对策模式正在转变为国家战略工具箱。从长远来看,规则制定权竞争的结果并不取决于“声音”或“技术的力量”,而在于规则本身是否包含在内以及如何回应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国的实践清楚地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发展不等于现代化。发展路径不同。当美国忙着筑起壁垒、设置税收“高墙”时,中国却在用更具包容性和连贯性的政策构建叙事,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路东红)编辑、审稿人:高培宁、蒋新宇、蔡小娟 【责任编辑:沉刚】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