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标题:奋力谱写民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国务院会议聚焦“十四五”期间民事活动取得的成绩。新华社记者 朱高翔 民政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与民心相连。 10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十四五”高质量完成情况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卢志远表示,“十四五”期间,各级民政部门着力推进包容性基础性重大经济建设,更好发挥在转民生、规避风险、谋发展方面的职责,各项活动取得新的发展新成果。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召开系列会议“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民政部部长卢志远、副部长李长官、副部长胡海峰、副部长刘哲国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民事活动取得的成绩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李欣 全面加强人民经济安全。与2020年相比,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19.6%、21.3%,集中孤儿、散居孤儿、失独孤儿基本保障保障标准分别提高26%、32%、31%;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重度残疾人关爱制度分别惠及1190万人、1648万人……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让人暖心“十一五”期间民间活动发展情况卢志远表示,五年来,我国保障网络更加稳定,现代化成果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基本建立了分级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建立了全球动态的新型困难群众救助监测和常态化机制。低保定期领取人数达到 3940万贫困人口和482万贫困人口,确保了防止大规模返贫、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底线。 ——在保护困难儿童方面,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孤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纳入国家保障和照护服务范围。不支持的孤儿和事实上的安全标准我国少儿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26%以上;实施“福利彩票圆梦孤儿助学项目”。到2024年底,累计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等及高等教育。 ——残疾人福利方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照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十四五”期间,全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费、重度残疾护理补助费平均水平分别增长22.5%;思维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89.4%的区县,1万多个康复机构服务了126万名思维障碍患者。成人工作发展和成人护理服务将采取新措施。到2024年底,全国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5.6%。规模和比重均创历史新高。促进实现老年、希望、能力的工作紧迫而艰巨。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表示,“十四五”期间,民政部认识到自己对老龄化的责任,我国不断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持续提高合法权益保障水平,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加快发展社会环境。 “十四五”期间,中国特色养老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发布会上记者发现,近五年来,我国已完成224万户特困户的老龄化为成人打造500个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990个友爱社区模式、8.6万个餐饮站。超过300万老年人每天吃老食客;成人津贴、成年经济残疾服务补贴、成年残疾照料补贴等各类补贴已惠及4945万成年人,进一步改善了成年人福利。同时,DA的社会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宽。 “今年9月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老年志愿者人数达5358万人,总服务时间16.4亿小时。”刘振国表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在“老年使命感”中实现了“幸福老年”,为推动中国现代化风范贡献了“银发力量”。社会服务专项技能和社会管理发展变革不断提升。作为已处理 263,000 个“全国通用”注册登记;建成公益性骨灰安置所3350座、公益性公墓1.68万个;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6.8万个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十四五”期间,我国习俗改革不断深化,惠及民生殡葬深入推进,特殊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地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信息,关系到群众的劳动和生活,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逆境。民政部副部长李长安表示,“十四五”期间,民政部着力打造地方管理强、地名用广、地名深、地方服务热。“有名,应有标准”;持续建设国家地名数据库信息库,共收录不同地名1480万条,总调用次数近7亿次;开展“乡村名名行动”,命名71万个地名,建立62万个标志;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促进社会团结稳定、社会风气良好。 环境。职能司与职能司合作,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取得新成果。 “十四五”期间,全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达到86.5万个,活跃在现代科技领域的社会组织达到2.4万个。同时,民政部不断加强管理,推动相关政策落实。清理整顿“僵尸”社会组织7.5万个,捣毁纠正非法社会组织8000多个。 “慈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技能,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长观了解到,全国注册慈善组织数量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至目前的16000多家,增长70%,慈善力量不断壮大; “十四五”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支出1500亿元,主要用于“一老一童”、“一残一贫”、教育医疗、就业增收等,以及慈善事业的作用。面对‘十五五’,民政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指示,继往开来,奋力谱写高质量新篇章。发展公民活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卢志远说。
【责任编辑:陆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