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都市圈增至18个,后备力量有哪些?
栏目:公司资讯 发布时间:2025-11-08 09:29
继年初石家庄都市圈之后,今年第二个晋级“国家队”的都市圈——吉林省正式宣布,长春都市圈已收到国家发改委回复函。全国“国家级都市圈”数量由此增至18个。目前,全国22个特大城市、特大城市中有15个已晋升为国家级都市圈,但也有一些尚未纳入其中,包括一些备受关注的城市。那么,这些大都市区最后去了哪里?谁将成为下一个国家都市区?近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就长春都市圈升级改造举行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赵树立介绍,8月22日,“长春市《片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10月9日,《规划》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标志着长春现代都市圈规划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赵树立介绍,《规划》明确长春现代都市圈以长春市为核心, 由紧密相连的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组成。面积约2.97万平方米,常住人口约1210万人。 《规划》提出2030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其中,到2030年,长春现代都市圈经济总量力争达到1.35万亿元左右,综合实力提升 明显增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扎实成果,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通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有序宜居的现代都市圈。今年以来,吉林省积极推进长春都市圈建设,成立了推进长春现代都市圈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召开高层会议4次,专题会议多次。吉林省委书记黄强赴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进行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探讨城市规划思路。长春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带动吉林省发展。从经济一体化看,2024年长春市生产总值7632.19亿元,占吉林省GDP的53.1%。长春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7%,即三分之二。因此,积极推进长春都市圈建设,对于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将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不仅如此,赵树理表示,长春都市圈为发展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不同地区多元化产业布局发展,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他表示,要“抓住都市圈协同发展带来的产业机遇,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都市圈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累积效应,增强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哪些都市圈将纳入名单,分类向社会公开信息。截至目前,收到国家发改委函件的国家级都市圈已增至18个,包括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沉阳、杭州、郑州、 广州、深圳、青岛、济南、厦门、合肥、石家庄、长春。春天都市圈。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城镇的意见》,都市圈的定义是:“都市圈是以城市或乡镇为中心的城镇化带动空间。 全国有22个小时通勤的特大城市或具有较强驾驶功能的大城市获批(佛山、东莞已纳入广州、深圳都市圈),但有还有昆明、哈尔滨等尚未晋升国家级都市圈的城市,未来“国家队”中依然会有新成员。云南正在积极推进昆明都市圈规划建设。今年年初,云南省工作报告提出“做强昆明都市圈”。 2月份发布的《云南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规划》提出,转变昆明发展模式,加快发布昆明都市圈发展规划。从人口规模来看,昆明是西部第四大城市。截至2024年底,昆明市常住人口868.7万人;从城乡构成看,昆明市常住人口725.7万人,农村常住人口143万人。其中,五大官渡区、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呈贡区市区总人口554.32万人。到2024年,昆明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2亿元。昆明的人口和合并经济都超过了长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推动上海与周边地区、苏锡常都市圈协调发展,建设上海都市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了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还有一些城市的发展规划尚未公布。未列入名单的城市中其中,哈尔滨也脱颖而出。根据哈尔滨市2024年统计公报,2024年全市户籍建设人口93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25.9万人。城镇人口中,九区人口551.9万人,九县(市)人口381.1万人。但哈尔滨的经济总量较低。到2024年,哈尔滨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6.3亿元。在规划和发展都市区时,除了人口规模外,经济一体化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尽管到2024年大连经济规模即将突破万亿元,但大连全年GDP为95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5.2%。但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创建都市圈,特别是沉阳都市圈,并没有规划建设大连都市圈。此外,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使用了不同的表述。相比“加强武汉都市圈建设”、“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南昌都市圈则采用“有序培育”,可见三大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发展仍是今年的重点。其中一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优化空间格局,提高特大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着力改进提高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组团式、网络化现代城市群和都市圈。今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发展壮大现代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适度发展,建立健全城际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梯队建设,便利公共共享服务。近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建立健全城市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高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计划》省和城市正式发布。面向2035年,加快长三角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是“十五五”的主要发展重点。 【责任编辑:刘洪庆】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