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部队多元化体系建设加快,队伍总数达
栏目: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5-11-10 09:19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刘梦清 郭超凯)11月9日是中国全国消防日。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支,新增专职消防人员11.4万人,队伍总规模达到25.5万人。同时,中国有专职企业消防队3260支,队员8.1万余人。不断壮大的专职消防力量与近22万人的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紧密配合,共同构筑覆盖城乡的消防网络。除了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中国为何如此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专职管理班子组长宗俊荣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达了背后的现实考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类灾害事故风险交织,防控压力持续加大。仅仅依靠“国家队”已经不可能满足“一切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需求。近年来,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的救援职能从传统消防拓展到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全灾害”救援,年报警量从2018年的118万起增至2024年的235.8万起。与不断增长的救援需求相比,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有近22万人,不足2万人。的人口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些偏远地区常常面临“远水难救”的困境。镇政府专职消防队伍成为主力军填补了原住民救援的空白。在大型危化品业务中,灾害事故的专项处置需要紧急应急力量。它们共同促进了各种点火力的构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安全安全司司长王驰从企业角度分析,危化品企业生产流程复杂、风险点多、事故后果严重。仅依靠外部消防救援力量,很难有效控制“黄金时段”内部的局势。要建立专业专职企业消防队伍,实现快速反应、精准处置,推动企业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面对诸多现实需求,推动潜水消防力量的多元化已成为必然选择。 2023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资局、国管委联合下发意见,对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伍作出安排。同年10月,应急管理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全面推进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和政企专职队伍并没有独立作战。而是通过联勤联训、联演机制实施统一调度指挥,充分发挥专职消防救援队伍分布广泛、机动灵活的优势,组建“国家队”,专职队伍,具有“一主多辅”的作战体系。以北京演习为例,该市初步实施了联合作战模式:火灾发生后,全市政府团队提前人员转移、控制火势,“国家队”赶赴现场奋战。半小时内灭火成功率达到98.2%。实践数据可以印证专职消防队伍的作用:2024年,专职政务队伍参与处置各类警务事件73万起,占警务案件总数的30%。江苏、浙江等省级政府专职消防队参与了60%的扑救事件。公司的专职消防队伍在火灾救援中也展现了专业价值。 2023年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重大爆炸火灾事故中,中石油辽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野战支队依靠避让联动机制,5分钟内出动4辆车、28人,与国家综合救援队协调行动。他们迅速对爆炸进行分离和冷却过程,有效控制了火势蔓延,没有造成二次灾难。据统计,上述意见实施以来,各企业专职消防队参与处置各类警情1.7万余次,疏散救援被困群众1100余人次。 “十四五”以来,我国持续构建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同运作的多元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加快提升。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能力”宗俊荣表示,多元化消防力量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能有效填补力量缺口,还能全面提高爆炸疏散救援整体效能和综合应急救援效能,为防灾减灾救灾、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坚实保障。(完) 【责任编辑:刘洪庆】
服务热线
400-123-4567